为了人民而改革
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,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,做到改革为了人民、改革依靠人民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”。显然,造福人民就是改革的价值旨归。
民心所盼是改革所向。大凡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著名改革,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保障人民权益,实现社会富庶,巩固大一统,推动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。汉武帝时期的改革,使汉朝逐渐走向鼎盛,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。隋唐科举制度改革,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,让更多的人才得以进入官场,对中国政治、文化、教育等产生深远影响。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,为人民而进行的改革必将彪炳史册。“为了人民而改革”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,也是一以贯之的精神。安徽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。2016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他俯身察看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“大包干”契约,感慨不已。泛黄的契约上,铭刻着激荡的热血和梦想。46年前,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,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,改变了中国,影响了世界。以改革促发展,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。46年来,9次三中全会上“改革”是不变的主题词。将改革进行到底,其本质就是将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。
民之所得是改革所成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是具体的,而不是抽象的。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也是具体的,而不是抽象的。改革务求要见到实效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就将“更加注重改革实效”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。改革有所成,人民必有所得。改革之所成,必然反映在人民群众的“关键小事”有所解、“日常之需”有所保。毛泽东同志曾在《关心群众生活,注意工作方法》中讲到,“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,从土地、劳动问题,到柴米油盐问题。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,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?小孩子要求读书,小学办起了没有呢?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,要不要修理一下呢?许多人生疮害病,想个什么办法呢?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,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。应该讨论,应该决定,应该实行,应该检查”。民生“小事”,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“大事”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,但其切入点正是人民群众的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等一件件民生小事。
改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必然之举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事关改革的重要会议,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,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,改革力度前所未有,改革决心坚定不移,“为了人民而改革”的时代强音响彻中国大地。“为了人民”,是改革的意义之所在、是改革的价值之所在、是改革的精神之所在。只有把“为了人民而改革”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,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前进的道路上。
(作者单位:中共宁夏区委党校〈宁夏行政学院〉)
责任编辑:谢斌